close

  鷹遠
  這幾日,“財政供養人員只減不增”頻繁出現在新聞中:11月1日召開的地方政府職能轉變和機構改革工作電視電話會議上,李克強總理強調,地方機構改革要嚴控地方政府機構編製總量,確保財政供養人員只減不增;11月3日召開的部分省區市事業單位分類改革工作座談會上,中央書記處書記、國務委員兼國務院秘書長楊晶指出,守住財政供養人員只減不增這條底線(辦公室出租11月4日《經濟參考報》)。
  行政高成本,冗員過多,導致財政供養繫數偏高,已是沉痾舊疾。雖然,1998年以來我國經歷了幾輪大的機構改革,但無論從財政供養人員的絕對數量宿霧還是從財政供養率這一相對數量來衡量,我國財政供養人員規模仍然偏高。
  如近年來,有些地方亂設機構、亂定級別,領導職數和公務員人數超標,一些鄉鎮幹部好幾百個,一些咖啡機地方政府正副秘書長就有十幾個。而一些基層部門和事業單位更是人滿為患,如媒體近日曝光某地一個區級運管所就有200多人的執法隊伍——超出承受能力的“吃財政飯”人員,以及教育、管理、監督等方面的成本,讓財政不堪重負。
  分析起來,部門單位超編,仍是長期以來地方用人機制混亂的後果。按照國家公務員管理有關規定,事業編製人員的招錄,直接套用公務員任用法規,也就是說逢進必考。但事業單位超編,顯然是某些人把人事工作看作是一塊肥肉,一些人削尖腦袋往事業單位鑽。如此一來,“逢進必考”的機制也就被大打折扣。為了完成機構改革的階段性目標,許多地方從省一級的事業單位向市一級事業單位分流人員,市一級又向縣、鄉鎮兩級分流人員,讓基層為機構改革“托底”。儘管這樣的分流自有其“理由”,但這種做法卻又與機構改革所要達到的目的並不一致,無益新成屋於整個機構改革的大局。
  歷史上,曾有警醒世人的“民少官多,十羊九牧”的典故。“十羊九牧”,官民比例失調,導致社會百病迭出,貽害無窮。因此,筆者認為,要實現貸款精兵簡政的目標,各地就應該像掀起“審計風暴”、“環境風暴”那樣,掀起一場清理超編的“風暴”。
  一方面,應深入研究編製規律,建立財政供養人員數量與轄區人口數量、地區生產總值、財政收入等主要變量掛鉤的編製數學模型,實現財政供養人員編製的科學化;
  另一方面,對留崗人員也不能“一改定終身”,應建立崗位競爭、有進有出、活水長流的新機制。更為重要的是,國家立法機構應儘快出台《編製法》,把財政供養人員的編製管理納入法制軌道。
  法律的尊嚴,除了它的規範指引和教育作用外,一個重要的體現就是它對以身試法者的嚴厲懲罰。這既是維護社會正義的底線,也是保證法律得以遵守、秩序得以維護的基本保證。因此,要以法律的嚴肅性禁止和懲治在編製工作中任何形式的先斬後奏、轉而不奏,以及吃“空餉”等違法行為,依法降低財政供養繫數。
  總之,在確保能滿足社會公共服務需要前提下,財政供養規模應通過法律手段,控制在經濟發展和財力水平能夠承擔的範圍之內,不能寅吃卯糧、透支未來。  (原標題:期待一場清理超編“風暴”)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em14emceu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