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圖走出“年年扶貧年年貧”怪圈 海南探索深度扶貧新模式
  扶貧:“大水漫灌”變“精確滴灌”
  -本報記者 況昌勛 通訊員 吳曉笙
  “給了他們每戶幾隻鴨苗、鵝苗,今年賣了錢,脫貧了,但明年呢?經濟狀況還是沒有改善。”今天,臨高縣扶貧辦副主任肖學才,說出了不少基層扶貧幹部們的困擾。
  經過20多年的扶貧,我省取得了不小的成績。但是,與全國一樣,“年年扶貧年年貧,代代扶貧代代窮”現象,依然存在。
  為此,我省開始實行深度扶貧,摸清“窮底”,找出癥結,分別針對深度貧困村和分散貧困戶,探索出兩套扶貧新模式,嘗試走出“年年扶貧年年貧”怪圈。
  摸窮底
  扶貧告別不精確
  觀念落後、土地缺乏、天災人病、基礎設施落後是貧困4大因
  貧困的原因,已經發生了改變。
  “20年前,海南農村貧困的很大原因是,土地沒有開發利用,沒有產業。經過發展,橡膠、檳榔、瓜菜、水果等成為農民穩定的收入來源。”省扶貧辦主任吳井光說,“時至今日,絕大部分土地已被開發,過去的‘漫灌’扶貧模式,已經不奏效。”
  “扶貧開發要向‘滴灌’轉變。”吳井光說,我省60多萬貧困人口,分佈在全省各地,今年我們要一個個找出來,歸納總結出他們的貧困原因,改變過去“漫灌”做法,有針對性地探索出脫貧致富方法。
  目前,各市縣正在抓緊推進貧困人口減檔立卡工作。根據反饋,目前,我省貧困原因主要有4個方面,農民觀念落後、土地缺乏、基礎設施不完善、天災人病等。”
  吳井光說,分析貧困原因時,我們要找到共性,也要找到差異。“交通、產業、基礎設施最為落後的深度貧困村,我們要‘握指成拳’,實行整村推進;而對於差異,我們則需要因地制宜。”
  挖窮根
  握指成拳“啃骨頭”
  針對深度貧困村,集中力量因地制宜重點突破
  陳世堅,終於舒了一口氣。“舉步維艱的生活,過去了。”這位臨高縣東英鎮高秀村村民,今天,一邊看著自家的葛根地,一邊和記者聊著。
  高秀村位於我省乾旱地區。“十年九旱,種啥沒啥的。交通也不方面;最難的是吃水,雖然把水井挖到了20米,每年3月至7月就沒水了,都要到三四公裡外挑水。”高秀村黨支部書記符冠忠說,“全村200戶,80戶是貧困戶。”
  扶貧,從最難啃的“硬骨頭”啃起。去年,臨高縣將高秀村列入整村推進項目。
  吳井光說:“分析後,我們因人制宜,青年人,對其進行技能培訓,發展打工經濟;年老村民,無法進城務工,就引導種植高效作物。”
  “粗糧,能夠耐旱,在調結構時,推‘長壽五糧’產品(淮山、地瓜、芋頭、葛根、毛薯)。”東英鎮黨政辦主任陳德清說,高秀村重點發展葛根,“目前葛根市場價達6元/斤,畝產能達到4000斤。比桉樹和橡膠的效益高很多。”
  絕窮源
  借力使力“撥千斤”
  針對分散貧困戶,合作社“代管”讓扶貧資金效益倍增
  不過,散落在各村的貧困戶如何脫貧,是一道難題。“貧困人口,大部分文化水平低。給他們發豬苗、鴨苗,養大賣了,錢花了,第二年又返貧了。還有一些急著用錢的,剛領到豬苗,就賣了。”多個市縣扶貧辦負責人向記者訴苦。
  6月20日下午,屯昌縣西昌鎮合格村黑山羊基地,縣扶貧辦、農民專業合作社、貧困戶、西昌鎮政府,彙集在一起,商討如何走出“年年扶貧年年貧”怪圈。
  王康仁,是村中貧困戶,之前在廣東打工,2012年因妻子病重,返鄉。在屯昌百草黑山羊飼養合作社幫助下,入股養殖黑山羊,去年賺了3萬多元,生活逐漸好轉。
  從中得到啟發,屯昌縣扶貧辦幹部李遠浩說,“能否讓貧困戶加入合作社,我們將種羊給合作社‘代管’,一方面不讓貧困戶隨意出賣種羊,要等到種羊下崽;另一方面,合作社提供技術、銷售和理財觀念,幫助貧困戶一步步發展做大。”
  方案敲定,今年將正式探索實施。屯昌縣扶貧辦主任王健說,“代管”模式能夠實現扶貧資金效益倍增,如果試驗成功,將在全縣進行推廣。
  (本報臨城6月25日電)  (原標題:海南探索深度扶貧新模式 走出“年年扶貧年年貧”怪圈)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em14emceu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